《如何阅读一本书》共读活动—2016.3.11

咱们开始今天的分享。 我们今天进入到第九章——判断作者的主旨。本章我在这儿打了一个标记-一个向下的手,也就是说,我觉得本章应该改个名字叫:回答作者的问题,不应该叫:判断作者的主旨。为什么呢?我们后面说,本章只有这一点我不认同。

一、检视阅读的成果

按照规律来,首先我们先看一下检视阅读之后我获得了什么。主要有3个部分:第一个是收获,第二个是初判,第三个是提问。

1. 检视阅读的收获

第一个收获,获得了以下的内容,关键词包括:主旨、句子、关键句、诠释阅读法(在文章里出现了诠释阅读法)、论述、逻辑、解答。 “诠释”这个词,不仅仅出现了,并且它产生了一个巨大的一个(疑问),我在阅读的过程中,我一直搞不清楚(就是检视阅读的时候)主旨究竟是什么。 第二个收获是:本章依然是在讲方法的。讲的面就比较大了,它不是一个简简单单的方法。本章主要讲解的方法,其实就是找出作者的意图,并且回答作者的一个问题。这个部分的内容,在后面分析阅读的时候,我们来进行加强。 有了上一章“词语”与“词义”的理解作为基础,这一章读起来难度降低了非常非常多,但是还是有一个要点没有弄清楚,把那一个要点搞定了之后剩下所有的事都搞明白了,这是收获。

2. 检视阅读的初判

结构。结构依然比较简单,开篇的论述、如何找主旨、如何找论述、然后解答问题、第二阶段的综合回顾。我个人有这样的一个感觉,我感觉到了第八章和第九章,这个本书不是一共有两个作者——艾德勒和范多伦。我感觉这一章,肯定是其中的另外一个人写的,写的看上去和之前的感觉不一样。

3. 检视阅读后的疑问

在检视阅读之后,我有多个疑惑。

  • 在这一章中,反复出现了“语言”、“思想”、“文法”、“逻辑”、“共识”、“词语词义”、”句子主旨”,我就好奇了,它们的关系是什么?我明确的知道在第八章的时候,也有这么一个东西出现,我就想知道,第九章它是什么意思?这是第一个问题。
  • 第二个问题,就是在读到第111页的时候有一个叫“诠释阅读法”的第一步和第二步,我不明白这是什么东西。
  • 还有一个就是“段落”和“论述”,他说不要用论述。这个关系忽然之间变了,以前都是词语词义、句子主旨,为什么不是段落和论述呢?这也带了一个问题。
  • 再有,词语、句子、段落之间是不是递进的关系?这也是一个相关的问题。 所以我带着这些提问,检视阅读之后,开始了我的分析阅读。我想把这些我自己的提问,去把它说清楚,同时还要把分析阅读之后需要去交流的东西,给它说清楚。

    二、回答分析阅读的前2个问题

    咱们开始进入第二个部分。第二部分主要讲两件事:在分析阅读,我们说它整体讲的什么?整个是怎么展开的?

    1. 本章的整体内容

    他整体讲了什么呢?这一章上来承接了上一章,就是说和上一章一起承接了分析阅读的第一个阶段,呈现了阅读理解的整体方法。 阅读理解,如果你是一个中学老师的话,你对这个事情已经特别特别清楚和简单,就没有什么难的。所以这一章,我对整个事情感觉就是讲阅读理解。还是需要注意一点,他有一部分的意思是这样。它的方法就是用字、句、论述、意图的方式来进行讲解。而意图,因为我们这是分析阅读的第二阶段,在意图这个部分,又和第一阶段进行了对接,所以,看起来整体上还蛮简单的。

    2. 如何从主题展开?

    那么它的主题是怎么展开的呢?

    (1)本章概述

    它照样是出现了和上一章基本上一模一样的逻辑。首先,先出来就概述了,你会发现本章的这个写法和前面又有点不一样。这一章写的一开始感觉像是现代教科书的感觉。上来就先写论述,并且不仅仅论述,还把本章的内容全部都给呈现出来了,第五个、第六个规则还有后面的规则,它整个都呈现出来了,完全不像之前作者的那种写法,所以我看上去感觉特别舒服。 整体概述部分,先类比商业,然后展开本章的架构。本章的架构在105页展开,又谈到了规则的一些基础,又提到了文法和逻辑。我深深地记着我在第八章第91页的中间这个部分,因为时间也没太够,我没有展开讲,这块它又出现了,所以这一次我一定要把它说清楚。它肯定是关键词、关键句子,因为我理解起来有难度,所以它在这个部分展开。 紧接着后面第106页承上启下。上是接第一阶段,下是接第二阶段,你会发现它的整体的概论部分写得好清楚,好清晰。你把整个第八章第九章,甚至包括第6、7、8、9这4章的所有的关系都在这一个概论中呈现的一览无余。第一阶段掌握结构,第二阶段诠释意图,太清楚了。

    (2)本章结构

    然后紧接着又来了总分总的关系。 总,先讲了句子与主旨这一节,整个讲了本章的六、七两个大的规则。然后两个大的规则说了之后,讲了具体的一些应用范围。我这个部分简单说。 分的时候,它又分着讲方法规则。第6个规则是句子和主旨。他讲了怎么找句子,怎么找主旨。第七个规则找论述。然后又讲了第8个规则,然后又讲了最后一个解答问题的规则。所以我把六和七规则,给它起了个名字叫做“方法规则”,第八个规则叫“意图规则”。 然后最后作者又进行了一个综合总结。 它整个主题的展开,照样按照总分总的这个方式来展开的。也是我个人特别喜欢和熟悉的一种阅读方式,我特别想问问大家,我不知道你在读到这个部分的时候,你有没有(整个检视阅读的时候)一种很爽快的感觉,整个是通畅的一种感受。

    三、本章的具体细节

    好了,那下面咱们开始进入到细节,看一下这一篇结构是这样的,它究竟是怎么展开的。

    (一)开篇概论

    我们首先来看开篇概论。

    1. 意图&提案

    开篇104页上来就讲到了提案,第二段“书中的提案也就是主旨,也是一种声明”。你看“就是”,我们说过它是等号,所以你会发现“提案”这个词很奇怪,并且它只出现在这儿,后面就没有了。我个人觉得“提案”并不是一个关键词,这是我自己的一个理解。但是它和主旨相关,我就想后来还是想说说这个主旨是什么,这个等后面再说。 并且他还声明了:这里的提案是一种知识的声明,而不是意图的声明。这个部分就很有趣。如果你深刻地读完了之后,回头再看,基本上就知道了所谓的“意图”和“提案”之间是不一样的。 这里“意图”这个词表明的是作者写这整个部分的内容-主要要讲的一件事,或者写这本书、或者写这一篇章主要要讲的事,或者说叫他的核心目的,这个叫“意图”。而“提案”被称之为主旨(我们后面慢慢就能明白主旨是什么),它就是用来支撑一些知识,或者说这个句子是讲什么的,所以他在这个地方有一个解释。 说实话,我去理解这个解释,没有太理解清楚。但是从商业的角度来说,他是用商业来进行类比的。咱们其实想想,他从商业开始类比,从前面那一章他就这么做。我就想“类比”这种功能我们什么时候用?通常用来理解的时候用。那你理解一个事物时用类比,而类比的例子的举出,通常是我们常见的。所以说你可以想得到当时的美国它的商业形势是多么的好,商业基本上已经成为了基础知识,用于去理解其他的事物了。你就大约可以看出来美国的一个商业状态。而这个所谓的“提案”可能就是商业中它用到的一些词。我在后端发现它并不是关键词,在这里我们就不展开了。

    2. 提升理解力

    让我们看到105页上方,提到了本书的一个关键的概念,就是提升理解力。 你如果是想要提升理解力的话,除非说你对这个作者特别感兴趣,所以你看看这个作者的表达方式是怎么表达或者其他的,否则你一定要去一点一点地看到有什么样的理论支撑,解决了一个什么样的论述,表达了一个什么样的意图,要不断的去理解他。我感觉就是中国说的一句话叫——“知其然,知其所以然”,就一句话就可以把这个说清楚,就是整个105页的中上部分,这一大段都说清楚。

    3.还说了些什么

    那么后边的这些内容,105页靠后以及到106页上面的第一小段,这个部分我们就不说了,因为在后面会有一个详细的展开描述,这就不解释了。你到回头再看,你会发现这个部分内容也很简单,也没有什么太大、太多的事情,讲了讲主动,讲了一些文法、逻辑,后面咱们都会详细说。 然后看到106页上面第二段,这个地方整个内容就是再次澄清一下分析阅读的两个阶段,第一个阶段是掌握结构,第二个阶段全是意图。这两个阶段有一个融合、融汇的部分,融合融汇的部分就在规则八。 整个概论部分基本上就这么多内容。

    (二)句子和主旨

    但是稍微有一个部分还是要说清楚,你看105页最后一段的第一句话——“我们说明这些规则的顺序,都是有文法与逻辑的根据的”。也就是说所有的规则都是根据文法和逻辑来,那么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?就这句话,所有的规则,我们的这几个规则从规则五开始——词语和词语开始——到今天出现的规则六、规则七,这3个规则都跟文法和逻辑有关。

    1. 几个关键词之间的关系

    那么他的关系究竟是什么?如果说这个关系不说清楚,后面很多东西我们真的弄不清楚。所以你往下看,看到106页——句子与主旨——这一节一开始,他又开始谈到了文法、逻辑、语言、思维,什么什么的单位,你会发现如果你不澄清,你真的没有办法往下进行。 为了把它说清楚,我画了张图,这张图就是为什么在8点半的时候我不来跟大家分享?我这个脑图早就做完了,之所以没有8点半跟大家分享,主要原因就是因为我想把这个内容做成一张图,而不是用文字的形式来呈现。请大家打开我的整个脑图。你打开了之后,你会发现这张图片不是可以被拖放变大吗?你先把书先放下,我来带着大家,我们一点一点地把这整个部分去理解清楚之后,你再去把它弄清楚。再回头看,你就会发现这是已经非常非常简单,毫无难处可言了。 所以,我们下面开始,大家一起来看一下。打开这张图,在这张图片上,我把它分成了3个大的区块——作者、图书和读者。作者书写了图书,图书被读者进行阅读,是这样的一个过程。他其实是沟通的一个具体的形态——用文字实现的一种形态。
    (1)作者的思想呈现
    咱们开始看一下作者,作者有自己的思想,这些思想指的是“意图和知识”,这些思想他本身是具有逻辑性的,也就说“因为什么,所以什么”,或者说“条件a、b、c、d并列”,或者是时间顺序,或者是结构顺序等等,我们都称之为逻辑性。为了要跟读者进行表达这些思想,或者说我要把我的思想价值传递给其他的人。因为我们现在单纯说写书,所以你必须想办法将其用文字的方式来呈现。 那么文字必须要符合语法规则——“GRAMMAR”。“文法”这个词是郝明义翻译过来。其实“GRAMMAR”就是翻译成语法规则。这一句话-最上面作者这个部分,我们已经看得非常清楚了,它不过就是作者的有逻辑性的思想通过一定的语法规则写成文字——也就是书中所说的用语言。 上面这一排说完了之后,我们在这里稍停一下。请你翻到书上的91页,我们来一起读一读看一看。这真的是这两章的核心内容。这两章这个环节的内容,只要搞清楚了,这两章真的就不是难事,一点难的东西都没有了。请看90页倒数第三段,第三段在讲什么呢?他在讲规则五——找出重要的字,透过它与作者达成共识。所以这有两个部分,一个是找字,一个是找出它的意思。
    (2)读者如何达成自己的目标
    你看下边的这段,“这是分析阅读第二阶段的第一个规则,目标不是列出一本书的架构纲要,而是诠释内容与讯息”。目标是诠释内容与信息(书上原文为“讯息”)。这是谁的目标?这是读者的目标。所以读者的目标要干这个事。这些规则需要你采取两个步骤。你是谁?你就是读者。读者要有两个步骤,两个步骤分别是什么呢?一是处理语言的问题;二是超越语言,处理语言背后思想的含义。 我们回到图片上来看,就看这句话。它的含义其实就是,首先你处理语言的问题。什么叫处理语言的问题?语言的问题就是你通过基本的语法规则,这种语法规则是通用、是所有人都用一样的语法规则。所以,就是这张图上的具体的作者和读者的内容。 我们还不要着急,你继续往下读,实际情况并不是这样。比如说,90页的倒数第二段,“语言如果是纯粹又完美的思想媒介。”我们来理解一下,什么叫纯粹又完美的思想媒介呢?就是作者想表达的思想立刻就能被读者所吸收到。你想,这就叫完美,那就不需要分开了,对吧?我们用同样的语法规则,在书中把他的关键语言——词、句和段落,这些内容把它识别出来。所以这是处理的语言问题。把它识别出来之后,再超越语言处理后面的思想。 处理思想是什么呢?就是把词的意思澄清,然后把句子的意思弄明白,然后把一些长句子、段落和段落集所要表达的论述想清楚,最后获得作者他原本想要表达的思想。这个意思非常简单,你看90页最后一段“实际情况并不是这样的”。然后往后看,“在论说性的作品中,唯一要做的事情就是善用语言”。然后我们再看这“做到这一点,就是你在传递接受知识的时候尽可能巧妙的运用语言的技巧。因为语言并不是完美传递知识的媒介”。它不完美在哪呢?不完美,就出现在后面,他说是未解释的、未解析的。 所以你看,91页上面第二段,“追求具备诠释能力的阅读,规则就在克服这些障碍。”这句话实在是太棒了! 你当时看这句话,你其实是无法和难理解的,他究竟在说什么?你扭头把第九章读完之后,回头再重新读这句话,所谓的“追求具备诠释能力的阅读”,所谓的诠释能力,就是作为读者,要从一本书的一个呈现,来理解一个作者的思维,这就叫诠释能力。对吧? 所以他克服的障碍,就克服在以下的几个地方:
  • 第一个地方是你是否具备文法规则,或者叫语法规则,把他的这个文字识别成关键词、句或者段落;
  • 第二个是你识别出来之后,你是否能够判断出词后面的词义、句子后面的主旨、以及长句子段落以及段落集共同要表达的一个论述
  • 你要通过论述的组合去回答这个作者究竟要讲一个什么事情。 你看,如果我们这样去理解的话,你看到91页的第三段“就像我们指出的,每一种具备诠释能力的阅读都含两个步骤,我们可以说这些规则具有文法和逻辑面向,文法面向是处理单字的”。
    (3)图书是作者与读者沟通的媒介
    大家请看我那个图片上,我已经特别标注出来了,粉红色就是所谓的文法面,也就是语法规则,符合语法规则。你看,你遣词造句必须符合语法的规则,对吧?下面的词语和句子,我用的粉红色来表示。 你再往继续读这个91页的这一段,“文法是处理单字的,逻辑面向是处理这些单字的意义”。那么你看我们的图片上,蓝色的部分叫逻辑性。所以,词语有词义,句子有主旨,然后其他的部分有论述,而这些词义、主旨、论述,它之间的关系,一定要符合逻辑关系。你只要逻辑关系符合了的话,就能够推导出作者的思想。 回到书上的91页,“或者说的更精准一点,逻辑面上就是处理词义的,就沟通而言,每一个步骤都不能缺,如果你在运用语言时没有思想,就没有任何沟通可言”。看到这句话,我们再回到图上,如果作者没有思想,直接说语言,作者就在“汪汪汪、是是是、买买买”。请问这叫沟通吗?谁能理解这是什么?对吧,无法理解的。所以这句话就懂了。 再看后面这句话,“没有语言,思想与知识也无法沟通”。比如说作者有思想的话,他不把它用一定的文法写成语言,别人就无法获得它的思想和知识。我们单纯是说写作这个方面,所以你再看“文法与逻辑是艺术,它们和语言有关”,比如说你上面的那个逻辑是通过逻辑性的思想变成语言,然后文法直接呈现在语言上,所以“文法和逻辑是艺术,它和语言有关;语言和思想有关,思想和语言有关。”你看,多清楚的话,通过这张图一下子就明白这段话。 由于思想和语言有关,所以说最后一句话“这也就是为什么透过这些艺术,阅读与写作的技巧会增进的原因”这个事情还不重要。更重要的是——如果你通过思想和文字的反复使用,就是用文与法的方式去判断关键词、关键句和关键段落,用逻辑的方式去判断作者的思想,你能提升的除了写作和和阅读的技巧,关键提升的是理解力
    (4)如何通过阅读提升理解力
    所以说,如果我们把这个图的概念再换一下,我们换成这样的一个问题,请注意这个问题,你要特别标注出一个加粗的颜色,这个问题是:如何通过阅读的方式来提升理解力。它有4个核心要素,就是图片上作者的那4个核心要素——逻辑性、思想、语法规则、语言。 作为我们读者,通过语法规则将其语言解读解析成词、句、段落,然后将这些词、句、段落去找寻背后他每一个对应的词义、主旨和论述,再通过逻辑性的方式,将这些词义构成主旨、主旨构成论述、论述表示最后的思想。那么你通过文字获得了他真正的思想,你的理解力必然会提升。这就是这张图讲述的核心内容,或者说我们这本书中最重要的这个部分,或者说书中隐含的一条暗线——如何提升理解力。在这个时刻,全部解决完成。如果说你听到了这个部分,听懂了这个部分,你的内心,我觉得从头听听到这个时候,这个内心会充满喜悦的,真是充满喜悦! 我们可以想一想,做一个作者,我们要诠释内容与信息(P91)。诠释什么?诠释语言,语言诠释成词、句、段落。你具备诠释能力的阅读是什么?就是语法、逻辑、思想、语言之间的各种各样的关系。而语法是什么?语法,就是主谓宾定状从。逻辑是什么?逻辑,我们后面再说。所以我们再回到P106“句子与主旨”这个部分的开篇,那就太清楚了。 “我们已经提到,在这一章里,我们还会讨论与这个规则有关的其他的事。就像关于字与共识的问题一样,我们也要谈语言与思想的关系。”所谓的字与共识就是词汇和词语之间的关系,我们要谈语言和思想,那么“句子和段落是文法语言的单位”,也就说句子是文法的单位,段落是语言的单位,暂且这么分,他可能具体里每个细分。 “主旨与论述是逻辑的单位,也就是思想与知识的单位。”所以你会发现逻辑、思想之间的关系。 那么看到这儿,后面不就太简单了。既然字和词语和词义之间有多对多的关系,那么我们的句子也是一样。所以关键句和主旨之间,必然也有多对多的关系。从P106-107中上方,第二段就讲多对多的关系,他就讲的这样的一个内容。 通过这张图,我不知道别人会怎么想,我至少知道静雅在上一节课的时候,已经绘制了那张图。我今天特别跟静雅说了:“你画的那张图其实我不认同的,我觉得我画出来这张图才能说明作者内心想要想的东西,才是这整个阅读理解力提升的一个关键的图片。”所以希望那些一直跟着我走到现在的伙伴,你可以庆幸跳跃了。我觉得这张图不仅你有收益,我自己都收益匪浅。

    2. 主旨是什么

    主旨,究竟是什么呢?我在一开始检视阅读的时候,就在考虑主旨的问题,所以我们来说一下,主旨究竟是啥?   我们随着往下读P107第3段开始,他就说了主旨是表达疑问句子的答案,这有些句子是在提问,然后是答案。“主旨所声明的是知识或观点。主旨是一些陈述句。”下面紧接就开始讲句子和组织之间,并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,也就是主旨,究竟是什么这个问题他没有回答的完全。 然后就开始继续讲解他的句子和主旨之间并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,然后说出了相应的一些原因。由于这些原因不是那么重要,而我也不去展开讲,因为他这里边道理很简单,没有什么复杂艰深的,我这一页上基本上也没有画上一根线,P109的第二段,“不只是一个单一的句子可以表达出不同的主旨,不管是有歧义的句子或复合句都可以,而且同一个主旨也能用两个或更多不同的句子来说明。”他其实就是谈的多对多的事情做了一个总结。 然后你看P109页第三段的这句话:“我们不再谈文法与逻辑相关的重点,而要开始谈规则了。”你能看明白吧,你看到这句话,你再看到这张图,你想解释的怎么深,都可以怎么解释怎么深。所以作者说:“最难的就是要停止解释。”,所以他已经预判你会一些语法了。所谓的语法——主谓宾定状从这些,然后你也可以理解这些要素了。

    3. 陈述规则及应用范围

    所以我们来看一下规则,他就假定你是这样的,否则你没有办法再继续推进。他讲了第六个规则,和第五个规则非常非常相似——找关键句、找主旨。也就是说,词语和词义之间的关系就是关键句与主旨之间的关系。你其实这样一类比你就知道了,所谓的主旨,你基本上可以明白,他就是一个句子的意思。词义是词语的意思,主旨是句子的意思。然后第七个规则,从相关文句的关联中,设法架构出一本书的基本论述。我们说到现在词义、主旨和论述之间的关系都已经澄清了,那么在这儿看起来也蛮简单了。最后他又谈了一下这个东西具体可以应用在的范围——最好是论说性的作品。这个环节完成了之后,本章基本上就没有什么难的了,我们可以快一点的推过去。

    (三)找出关键句

    所以我们看到下一节“找出关键句”。本节基于约上一章“找出关键字”那个部分开始讲这一节找出关键句,基本上读起来也非常简单,三页的内容给出找关键句的各种各样方法。虽然作者写的墨迹,但是我们可以整理出他的方法。 首先,他在书中无处不渗透着一定要主动阅读才行,否则肯定不行。那么在这里边,找关键句的方法有哪一些呢?
  • 第一个是读得慢吃力的句子。那么这种句子有可能是关键句,也不一定是关键句,他并不是一个完整的。所以,你注意:读得慢有的时候还是因为你感兴趣,所以读得慢(P112后边)不要是因为感兴趣,感兴趣并不是关键句,所以他在这个部分做了一个强调;
  • 第二个内容是阐述作者判断的部分(P110中间)到底是判断的下的肯定,还是否定,具体的理由是什么?这是第二方法;
  • 第三个方法:作者特意标注出来的内容,比如说画了下滑线呢,不同字体呀,这是第三种方法;
  • 第四种方法,作者有没有在书前或者段落中提出来?比如说写《神学大全》的那个,他就会说:本段我要提这个问题,然后讲完了之后说我的回答是基于……然后得到……,就感觉像是一个初中生在做数学题一样,因为、因为、又因为、又因为,所以、所以、所以、所以答案是什么。
  • 最后还有一种方法:找出关键词来进行一个组合,然后形成一个关键句(P111第四段)之前的那个关键词,那个部分掌握的比较清楚,那这个部分其实就会比较清楚。 在这个部分有一个特别奇怪的问题(P111倒数第二段的第三行出现的)诠释阅读法。啥叫诠释阅读法?从来不提这个方法的定义,忽然之间就出现了一个诠释阅读法。其实我查了英文原版之后,我发现他根本就不是这么翻译的。就是在你进行诠释阅读的这件事情的过程中,不是阅读法。第一个步骤是为第二个步骤做准备的。然后你再看这一页倒数第5行:词义组成了主旨,主旨中又包含了词汇。你其实就能明白这个第一步骤和第二步骤是什么?诠释阅读法,又是什么?但是其实我对这个部分还真是不知道,一直到P121:第一阶段整理内容大纲、第二阶段诠释内容。哇,一下子在这忽然就理解清楚了。其实人家本章一开始就说了,在分析阅读的第二阶段,就是诠释内容。所以我明白了,这个地方第一个步骤就是规则五——找关键字,第二个步骤就是规则六。 所以在这个部分基本上就能明白了。 好了,还有一种方法,就是在关键论述(P111页的最下面),不管是前提或者结论,它的附近就可以找得到它,那么你只要在这个关键的论述这周围找就可以了。那么这个部分,P112页后半部分,它涉及到了关于论述的内容,也就是什么是论述,又开始讲论述了。其实我刚开始看到这个部分的时候,我很郁闷,你明明是在讲句子和主旨的关系,为什么又讲到论述了呢? 所以我感觉作者的知识就好像一个特别薄的气球,里面装满了水,到处他都想喷射出来的那种感觉。所以,其实论述这个部分,就读这一段内容,只要你把上面那个图理解清楚了,再读这一部分也不是太难的事。并且我的读法是---这段是论述,我是回头再读的。也就是读到论述的部分,回头再看。我们这个部分也慢慢地跳过去,咱们就先不去管它。 所以我们回顾一下找到关键句的方法,给了6种不同的方法,你总能用一种方法找到关键句。觉得作者还挺诚恳的,给这么多,并且他还是反反复复的说,P112页上数第三段最后一行,“头脑如果没有警觉,就无法察觉论述出现在哪里了。”其实就在告诉你:亲,你读书一定要主动的阅读!其实就是在讲这个事。

    (四)找出主旨

    好,下面我们再来进入主旨部分。

    1.什么是主旨

    我刚才还在怀疑,主旨究竟是什么?你有没有说清楚?好了,终于他在这说清楚——什么是主旨。请看P112页最后一段的最后一行,“这是你必须知道句子在说什么的另一种说法。”“这是”也就是说,你必须找到句子中的主旨,“这是”就是说主旨等于“句子在说什么”。你看,这个句子在说什么?这句话是什么意思?这句话不就是说什么是主旨?主旨其实就是一个句子要表达的意思。其实就是这样的,所以我特别喜欢这句话来的简单明了,就是出现的有点晚,不过还好。

    2.找出主旨为什么更难

    那么我们继续往下看,在113页的这个部分开始了,他虽然写的前前后后的,我还是给它总结出来了他要论述的一个内容,他所要论述的内容其实是:找出主旨比找出词义更难的原因是什么,找出词义在上一章的时候已经就觉得挺难了,每个词语对应着很多的词义,但是找出主旨要更难。 主要的原因一共有四条:
  • 第一条就是很多人不懂语法。P113页第二段倒数第三行,“虽然现在学校中并不太重视文法教学”,也就是说语法教学,你看这句话说的,作者有一种很痛心很痛心的感觉,他在里边出现了。其实作者并不认同这件事情的,作者说什么叫语法,语法那一定是很重要很重要的事情,因为他反复的说 :词、句子、段落都是靠语法来支撑的,你不会能行吗?所以这是第一个,它不仅仅是大家不懂,现在的环境也不支撑。
  • 第二个难的原因是,一个句子里面又包含很多词,你要澄清它的词义。如果说一个句子里面的词义也不清楚的话,那基本上这个句子就很难澄清的了。
  • 再有的时候,复杂的句子有多个主旨,它不一定只有一个主旨,它可能会列出很多很多主旨。
  • 再有一种就是为了说明一个主旨,可能要列出很多个句子来,在P114页的第三段,所以我们会把这些内容去给它整合到一起去看。他其实就在说这件事很难,你不管说什么外文翻成英文,或者是英文翻成其他的一种语言,其实都是在说明,你要表达出他精确的主旨,有的时候还要考虑语言的“信达雅”,真的是一件比较难的事。所以,在这个地方,说的内容挺多的,具体的要点就不展开了细细的这些内容。

    3.找出主旨的方法

    然后他又谈到了找主旨的方法。你看他看不大清楚,但其实他写了很短的一句话就写了在P113页的上数第四段“复杂的句子通常要说明的不只一个主旨”,你看他就还是在讲这个是很难,可是在这里边,他偷偷的把方法给了,叫“要熟悉做到这一点(完全诠释一个重要的句子),要常练习!练什么呢?“用你自己的话将主旨写下来,列出号码,找出其间的相关性”。就这句话“列出号码,找出其间的相关性。”这个事情是你要用列表的方式把它列出来,把它一个一个地列出来,然后说清楚他们的关系,你必须要这么做,这是作者给出来的。

    4.判断是否找到主旨的标准

    那么,你通过这样做之后,你再来重新判断,你是否真的找到了主旨,他提供了3个标准:
  • 第一个标准,还在P113页,你是否能用自己的话写出来,这个自己的话,它可不是很简单的自己话,它还包括你不同的精准度的问题,标准的问题;
  • 第二个标准,你可以翻到P114页下面,就是还有另一个测验可以看出你是否了解句中的主旨。这个测验是什么呢?就是上面所说的,P114页最后一句话,“你能不能举出一个自己所经历过的主旨所形容的经验,或与主旨有某种相关的经验?你能不能就作者所阐述的特殊情况,说明其中通用于一般的道理?”就这两句话,很多人看不懂,因为已经有伙伴跟我说了,老师这什么意思?他的意思简单到,就是上面的那一句,判断的方式是请举出自己的经验,这个经验是什么呢?要么就是主旨形容的,要不就是和主旨相关的。所以你都找不到它的主语在哪,所以说文法是多么的重要,你必须要通过文法的,通过一些基本的语法方式,你去分析出这个句子的主语是什么,它是一个经验,你要找到这个经验;
  • 第三个是从作者给出的案例抽象出一般的道理。那么这两种方法是什么?不就归纳和演绎吗?归纳是往上走,演绎是把你这个道理去呈现到另外的一个道理里面去,或者说明到另外的一个事情里。所以这个部分,简单说就是现在逻辑上所说的“归纳”和“演绎”,你不管他后面是怎么说怎么搞的,就是讲的这么点内容。那么后边呢,讲了一些演绎这个方式为什么有的时候不太适合,又告诉你,讲完了之后又回头说,所谓的这个口语主义,并不是你能找到主旨的一些标准,又开始给你讲了半天,什么叫做找出它的标准,应该怎么样? 你不能仅仅是记忆、背诵或者翻译,你关键是要提升理解力,反复的在说,你关键要提升理解力才行。你看P115页倒数第三行,他们只是记忆和背诵的东西而已,这句话说的多么的轻蔑。根本看不起其他的人。他就说了,你凡是不能提升理解力的一切都没有用,你所有的训练都不行。 好吧,这两个环节,我们说完之后,其实就是找句子找主旨,找主旨是什么呢?就把那个关键句子的意思能说清楚。那这意思是怎么说呀,就像我这个这种方式,你可以用自己的话说,你可以画出图来说,你真的能说出来,讲出来,并且别人也能懂了,那才叫你真的懂了,对吧?而你讲出来,什么叫用自己的话呀,自己的话就是50%以上的内容,是自己思考得来的那种,我就叫他自己的话。这就是我自己的标准,不一定和作者一样。

    (五)找出论述

    好,我们再来看最后的这个部分,就剩这一点点部分了-找出论述。

    1.规则七的主要内容

    找出论述的规则,其实是规则七,我来念一下内容,规则七的内容说:从相关的文具的关联中,设法构架出一本书的基本论述。这个里边,我时刻保持好奇的就是相关的文句关联。文句关联是什么?然后设法是设什么法?构架一本书的基本论述,论述是什么?所以这就是我一开始看到看到规则7时候的一个感受。 那么在读这一节的时候上来,116页上面的这两大段,主要他其实在讲的一件事,就是说词汇和词义、句子和主旨,这种模式已经不适用于段落与论述了,就讲这么个事,不适用了,为什么呢?这里边给出了一些原因,比如说我自己总结了,就一句话——论述可能出现在句子段落或者段落的集中,这是一个原因。 还有一个原因呢,就是有的作者他写的东西,经常段落和段落之间插说一段没有用的东西,然后这些没有用的东西,对论述的整理没有用,所以论述和段落的模式就不能用,我觉得作者在这个地方提出来,真的是能够理解读者他可能会犯的一些错误,我觉得作者特别不容易,特别喜欢他这一点。

    2.什么是论述

    那么论述究竟是什么呢?所以我就想看一下,我得找到,你得说清楚,有论述,还得有设法,我们看看论述后面不就是方法吗?看一下,“论述是一系列先后有序带有提出例证与理解理由作用的主旨” (116页上数第三段的第二行),他已经给你定义了,论述是一系列主旨的组合,这就是论述。也就是说,你的一个词义和主旨找不准,你的论述基本上就弄不清楚,或者说,这个我等一会举例子,我们继续往下看。 你再往下看,他说是推理的单位,推理的单位,(118页上面的第二段的第五行)。然而这些推理的单位都是一个一个的论述,那你会发现,论述是他用来实现整体推理的,再看118页的第六段,这个里面又说了,我找一下,他就说了这个,“理由要包含着一些为什么要接受这个论述的理由。 如果你先找到结论,你就看理由,如果先看到理由你再去看的什么结论”,所以你会发现:论述原来就是理由和结论,说一个什么什么什么东西,得到一个什么什么什么结论,这个就叫论述。 我自己也举了一个例子,举什么例子呢?就比如说我说主旨这一节,就找出主旨的这一节,作者论述了个什么事?作者不就是通过主旨的定义,找寻主旨的难处及原因,找出主旨的方式,判断是否真的找出主旨的标准等内容,描述了主旨的相关知识吗?它不就是给你讲知识吗?所以我感觉他整个论述过程就是一个简单陈述,按照一定的顺序,依次展开的一个论述过程而已,仅此而已,所以这就是我对论述的理解和我自己做出的一个实证。

    3.论述的结构

    那么,我们跳一下看一下论述的结构,我们可以把书跳到的119页来看。也就是说119页的第四段。“换句话说每个论述都要有开端”,你看这一句话,每个论述都要开端,这是作者说的。也就是说,你既然每个论述都要有开端的话,这个论述的结构就是要有一个开端,而开端,至少是一个咱们都认同的一种假设,或者说不用证明的一些道理,然后,通过了逻辑推理的过程,这个过程怎么搞,我们一会再回头再说,最后,把这个论述说清楚。

    4.找到论述的方法

    那么我们来看一下,找到论述的方法,他有这样的几个方法,我们还是翻回到117页,在116页的下方,他用黑体字特别标注了如何找论述,所以论述的方式是从这一段话那一段中挑句子出来,然后整理前后顺序的主旨组成论述,简单吧,就直接就说的清楚了。所以就是说,你这个结构真的特别特别清楚,你从我给你的图片上,一下子就能看得出来词义、主旨和论述之间的关系,他真的特别特别简单的一个关系,就能给你澄清出来,所以呢,在这里边的一个逻辑,他的逻辑有很多很多种。那么这个逻辑,也是简单的逻辑。在118页第四段已经说了,说你不可能像一个逻辑学者来研究,就是很简单的逻辑,那么很简单的逻辑都有哪些呢? 我们常用的我们随便举一点,比如说串行逻辑——串行这个完了之后,才能下一个。就是我们常说的顺序逻辑。;再有比如说并列关系,12345,或者没有顺序的并列关系;再有一种时间时间关系或者重要性关系;或者有一些论断,比如说归纳演绎的方法呀,三段论的方法呀,这都是构建成这个论述的一些方式。 所以你首先要罗列,然后再把它去构建出来,这是一种方法。 再有一种方法呢,就是作者来帮忙。117页上数第三段的第一行,读者在努力标示这些论述的时候,作者要帮一些忙,那么,在讲到这个部分,咱们的这个伟大的作者又开始说了,有的作者他就会帮忙,有的作者就不会帮忙,有的书是好书,他就能帮上忙,有的书是坏书,你就帮不上忙,其实这个作者能不能帮得上忙这一点究竟体现在哪里呢?原因是什么?你可以翻回去原来的那张图片,我给你那张图片,你就会知道,作者之所以不能帮上忙的主要原因是作者的没有逻辑性,导致他的思想就不能根据一定的逻辑呈现出来,导致他不能写成相应的文字,再导致读者读起来就非常非常的麻烦,所以逻辑性直接就关注到这些事。 我为什么经常推荐我们公司的同事都要看一下《简单的逻辑学》,如果有能力的话就去看一下逻辑概论以及具体的逻辑学教程,就你一定要拥有最基本的逻辑,你知道什么叫假设,你说什么叫论证?你知道什么叫推理过程,你知道什么叫推论等等,你必须要知道,你还要知道逻辑中常见的,比如说24种可能常见的问题漏洞都是哪些部分。所以在这个部分我就不展开说了。 那么,后面的这个内容,论述的这个结构这个地方,作者在118页,说着说着又说跑了其实我个人觉得吧,作者也经常说跑。他说跑吧,不是说他没逻辑,而是他的真的他的知识实在是太多了,他收不住,所以说的出来就跑了。好不容易能给他拉到一个框架里边。 最后,作者又找到了论述的更多的贴士,你看给了3个贴士:包含了一个声明,声明是对要有这个理论假设,理由和结论的这个声明;第二个——区别了几种论述,书中区别的两种,但是我想多给大家说一种。 书中说的就是归纳和演绎。归纳法,是从下往上走的。有人说从生活中来,你比如说做事情要慢一点,就是很多人做事做得快的却没有得到好结果,我们就会说欲速则不达,心急吃不了热豆腐,慢就是快等等,这都叫归纳。虽然说的名字不一样,但是它归纳出来的东西都一样;演绎是什么呢?到生活里去,经常我们会说你要想成长的好,你就要砍掉不必要的梦想的枝叶,所以你才能长成一棵参天大树,那么,对于你现在所做的这五六件事情里边,哪一件事你必须做的,哪一件可以砍掉,这就叫做演绎法。归纳和演绎,所以叫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,一个是归纳一个是演绎。 然后再给大家说一下推论或者论证法。那大家可以看一下,这个书中讲的什么,这种推论的方式。我给大家讲一个三段论,大前提、小前提和结论:只要大前提和小前提符合了,结论就一定成立,我们称之为三段论推论。比如说,只要是一个男的,他就很帅。我是一个男的,所以我很帅,所以这个就叫三段论。三段论经常是诡辩谬论的方式,这是简单三段论。还有复杂三段论,就是大前提他给你写一万多字,小前提给你写一万多字,得结论得出几千字的一种,他隐含出的结论,所以,这个里边就是作者所描述的很多人,写的时候要故意写成什么样子的那种。 第三个是区分了几个概念,什么叫假设,什么叫做能证实有根据,什么叫做不需要证明,自证之力、自明之力,说了这些事,可以让你区分开这些东西,那么在区分开这些东西的119页中下方到120页的整个一页的内容,作者在干什么?你可以看一看作者在干什么?我感觉,作者在用一种非常理性和冷静的论证方式在吐槽。他非常理性,说什么废话重说的这种,有一些人要这么说,他是怎么样?然后说你不能一概而论,为什么不能一概而论呢?原因是吧啦吧啦吧啦给你说了一堆,那么在这里边,我觉得其实作者说的很多东西,我觉得,肯定当时有人说过他了,说他一要论证什么开端就要讲一个废话,所以他看到这个情绪就很波动。然后他就写了很多的内容,你比如说119页下面,“父亲的父亲就是爷爷”和“整体大于部分”,这两个东西,你说这两个东西没有用吗?你说真的是一个有用一个没用吗?一个需要说,一个不需要说吗?不是的,你看关键是对谁。对吧? 我今天在公司里和讨论我们公司一个孩子的妈妈说,爸爸的爸爸叫爷爷这件事,我的孩子正在学,你很难教会他,你需要反复的去讲,反复的去说,他才能知道呀。所以这种定义类型的,给他做一个定义这种类型的事情,你可以叫它是启蒙,启蒙这个环节只要过了之后,你就不需要再启蒙了,你已经被启蒙了的话,你还启蒙就有点蠢,对吧?那么后面的那个叫启发,整体大于部分有的时候他带有启发作用,书中也说了嘛,119页下方也说了父亲的父亲就是祖父,他其实就是一个定义,对吧,它就是一种语言的约定,就是个定义吧。 第二种就是具有启发性的一种道。所以它简单来说,这120页整页就在讲,这个定义和启发性的道理之间,我举个例子给你说清楚,就在说这么个事,我自己感觉这么简单的东西,用举个例子说清楚吗?所以我会说作者用很规范的方式在吐槽,那么在120页的下方,他又说了一堆,尤其还提到了说“普通观念”,有一句话叫:“Common thing is not common.”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过这句话,其实真的是这样,你看似的常识有的时候真的不是常识。常识是对于谁来说的?对不同的层次的人来说的。那么在这个部分咱们不展开,它也不是本书的一些核心的重点,你只要知道它关键在讲论述,最终讲跑了,讲飞了。 (六)找出解答 好,我们再来看121页的:“找出解答”,能说到这个部分已经再没有什么东西可以讲了,所以这个部分他直接上来就谈到了作者的解答。 到这儿,121页上半部分这一块,到第二段开始找出作者想要解决的问题。现在你跟作者有共识,抓住他的主旨与论述,你就该解释一下,你收集到什么,有什么问题,然后解决什么问题,要解决什么问题等等,又说了这么多。 所以规则八-要找出作者的解答。这个解答的对象是什么?其实就是规则四提出来的问题。规则四我们说了,作者提出来一个什么问题,所以我们通过后面的这种不断的分析来进行解答。那么规则四和规则八两个结合在一起,就把分析阅读的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,整个结合到一起了,这一节作者写得少不说,我自己也觉得非常非常的简单,但是,在这一节的最后一段,我给大家念一下:“你在应用到这个规则和其他三个规则,来诠释作品的时候,你可以很清楚地感觉到自己已经开始在了解这本书了……更重要的事,你已经能用分析阅读,读完一本书了……你的心灵和眼睛都已经打开了,而你的嘴闭上去了。做到这一点时,你已经在伴随作者而行了。从现在开始,你可以有机会和作者辩论,表达你自己的想法。”

    四、阅读本章的感受

    怎么辩论怎么表达想法,是我们下一章要做的事情,但是我说一下我这里的感受。我在读完本段的本章,到读到这儿的时候,就这种人如此的作图要分析要解答的时候,读到这里的时候,我整个人有一种被打通开朗的那种感觉,我感觉我把整个作者的所有的意思都弄清楚了,除了作者所处的环境,我不能还原以外,所有的东西都搞定了,真的是太爽了,我真的和作者进行沟通和交流了,这种愉悦感,我没有办法去跟别人表达和交流,就像大家去检视阅读,忽然受到那种感受是一样的,我这种感觉真的是太棒了,所以很希望大家也能通过读书,得到一些幸福和快乐。最后他的总结部分,我们就不展开说了,也不需要展开说,这么简单,说到这已经太清楚了。 最后我只说一下,我阅读本章的五个感受。
  • 第一个感受,深入的理解了分析阅读的第二个环节,完全明白作者在表达什么,这是一种幸福感;
  • 第二个,感觉我的理解力全面提升,这一次阅读之后比前十几次的阅读能力真的大幅度的提升。我也知道,这里边有一个关键原因,就是我讲出来。你要知道我讲出来给你听,还让你听懂,这个是必须我自己懂,这个提升太大了,这次我赚到的是最大的,其实我比每个人收获的都要多;
  • 第三个,就是我可以跟作者进行对话进行交流了。我感觉这个世界就我们两个人,我可以把他写书以后这40多年以来,世界发展所产生最新成果,来告诉他,我可以告诉他,亲,你不用这么复杂的描述,你只需要说定义和理念可以了,定义和智慧之间的关系就行了。你不用写这么多,我也可以告诉他,你别着急,有些人不懂你,你没必要这样;
  • 第四个,通过阅读这本书给我的生活的很多很多领域带来了快速的拉升,其中一个是工作的沟通和交流。我们公司昨天有一次争论,特别强烈的争论,所以我们对这个沟通的整个过程,我们进行了一个复盘,得到了太多的点子了,后面和大家分享一下。第二个呢?就是整个沟通和交流的能力大幅度提升。再有一个就是浅显易见的,就是我的阅读能力在这段时间仿佛出现了质变,拉升了多个层次,这个层次的感觉是我教大家的那个检视阅读,虽然是志勇在带着大家做,但是,我在检视阅读的时候,检视阅读的能力提升得让我震惊。我在看一本书,可以快速的萃取这本书的各种各样的要点,并且能够尝试着去思考它是通过什么样的视角去想的。这样读书,我读书的速度都会提升,并且萃取的效率也在提升,和我自己的框架打通也在提升,实在是太太棒了;
  • 最后一点,就是我一定要让我的最好的朋友掌握这个方法,什么意思?就是未来,只要是我关心的朋友,我会告诉他,你一定把我这一次做的这个共读活动听完,把这本书看下来,因为它带来的提升,真的不是用128块钱,或者12800,我觉得这个活动现在来看,收您12800都不算贵。就这样的一个事情,你一定要掌握,掌握了之后,你的理解能力,你的思维边界,你拥有的各种各样思维技能工具都将变得无敌,就好像整个升级了一样。 好吧,那我也激动了,今天我们就分享到这,我期待看到你所写的回顾,希望我们能够一起往前走,我觉得阅读的路上多一个人更开心,好吧,祝大家晚安,再见。

第九章

results matching ""

    No results matching ""